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戰後臺灣政治與社會專題
Seminar on Politics and Society of Postwar Taiwan 
開課學期
109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陳翠蓮 
課號
Hist8024 
課程識別碼
123 D177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綜403 
備註
領域:臺灣史。開放碩士班選修。
限博士班
總人數上限:20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1Hist8024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123 D1770 戰後臺灣政治與社會專題
本課程以博士生為主,同意碩士生選修,主要焦點包括:
一、 二戰結束後,台灣社會從日本統治到中國政府統治適應過程,政治、社會、文化論爭。
二、 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台灣後所建立之威權體制、黨國體制分析。
三、 後美國及冷戰對台灣的政治、社會、文化影響。
本課程依戰後台灣史主要研究取徑,分為(一) 去殖民與再殖民;(二) 威權體制比較分析;(三)政治文化與近代性。(四) 冷戰與台灣四個部分,每部分進行3-4週。 

課程目標
1、掌握戰後台灣史之重要要課題
2、熟悉既有研究成果與研究取向
3、熟悉戰後台灣史檔案史料機構

 
課程要求
1、 課程以文獻研讀、報告與討論文主。
2、 每週課程有指定論文2篇,由同學輪流報告,負責報告者請準備書面大綱。
3、 每週須研讀指定論文、撰寫1000字以內之心得與提問,課前email給老師。
4、 未能出席上課請先告知授課教師,負責報告同學尤不可缺席。
5、 期末報告,老師的信箱tsuilienchen@ntu.edu.tw。
6、 學期報告不得抄襲,不得一稿多投,否則成績以零分計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四 14:20~17:20 備註: 原則上是每周四下午,但請事先約定。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王奇生,《黨員、黨權與黨爭:1924-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》。北京:華文,2010。
王泰升,《台灣法的連續與斷裂》。台北:元照,2002。
李雲漢,〈中國國民黨黨遷台前後的改造與創新(一九四九-一九五二)〉,《近代中國》87,1992。
金以林,《國民黨高層的派系政治:蔣介石最高領袖地位是如何確立的》,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,2009。
吳乃德,〈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:美麗島事件和台灣民主化〉,《台灣政治學刊》4。台北:新自然主義,2001。
宋怡明(Michael Szonyi)著、黃煜文等譯,《前線島嶼 : 冷戰下的金門》。台北: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6。
林孝庭,《台海、冷戰、蔣介石 : 1949-1988解密檔案中消失的台灣史》。台北:聯經,2015。
陳思宇,〈冷戰、國家建設與治理技術的轉變 : 戰後臺灣宏觀經濟治理體制的形成(1949-1973)〉,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,2011。
陳建忠主編,《跨國的殖民記憶與冷戰經驗 : 台灣文學的比較文學研究》,新竹:清華大學台文所,2011。
陳翠蓮,《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—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》。台北:時報,1995。
黃英哲,《去日本化、再中國化:戰後台灣文化重建(1945-1947)》。台北:麥田,2007。
張淑雅,《韓戰救台灣?解讀美國對台政策》。台北:衛城,2011。
楊奎松,《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》,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,2008。
黃自進,《蔣介石與日本:一部近代中日關係史的縮影》(2012)
蕭阿勤,《回歸現實: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》。台北:中研院社會所,2010。
龔宜君,《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: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(1950-1969)》。台北:稻鄉,1998。
Juan J. Linz, An Authoritarian Regime: Spain, in Erik Allard and Stein Rokkan eds., Mass Politics:Studies in Political Sociology, New York.pp.250-283。
Kenneth Osgood, Total Cold War:Eisenhower’s Secret Propaganda Battle at Home and Abroad,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,2006.
Lloyd E. Eastman, Seeds of Destruction: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, 1937-1949. (1984)(王建朗、王賢知譯,《蔣介石與蔣經國》)
Frederic Wakeman, Jr., “A Revisionist View of the Nanjing Decade: Confucian Fascism,” in Frederic Wakeman, Jr. and Richard Louis Edmunds eds., Reappraising Republican China. (2000)
Frederic Wakeman, Jr., “American Police Advisers and the Nationalist Chinese Secret Service, 1930-1937,” Modern China, vol. 18, no. 2 (April 1982)
Lucian W. Pye, The Spirit of Chinese Politics: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Authority Crisi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. (1968)
Nai-tei Wu(吳乃德),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: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, Ph.D Thesis,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, University of Chicago.
Nicholas J. Cull, The Cold War ans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: American Propaganda And public Diplomacy, 1945-1989,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08.
Suzanne Pepper, Civil War in China: The Political Struggle, 1945-1949. (1978)(王海良等譯,《中國的內戰 1945-1949年的政治鬥爭》)
Tun-jen Cheng(鄭敦仁),Democratizing the Quasi-Leninist Regime in Taiwan, World Politics,XLI-4,1989.pp.471-499。
中村勝範等合著,《東ヤЖヤ新冷戦シ台湾》。東京:早稻田大學出版,2006。
松田康博,《台灣ズれんペ一黨獨裁體制ソ成立》東京: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,2006。
家近亮子,《蒋介石シ南京国民政府》。東京:慶應義塾大學,2002。(王士花譯,《蒋介石与南京國民政府》)
貴志俊彥等編,《美國在亞洲的文化冷戰》。台北:稻鄉,2012。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討論 
30% 
 
2. 
每週心得與提問 
30% 
每週撰寫1000字以內之指定閱讀心得,於上課前email給老師。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09/14  課程說明與概述 
第2週
09/21  第一單元戰後秩序重編
戰後遣返與台灣人身份 
第3週
09/28  去殖民與中國化 
第4週
10/05  戰後初期左翼文學與日治遺緒 
第5週
10/12  第二單元 黨治與政治文化
國民黨研究
 
第6週
10/19  統治文化的移植 
第7週
10/26  黨的改造與社會控制 
第8週
11/2  演講邀請
講者:吳翎君(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)
講題:國際史、跨國史和冷戰研究趨勢
 
第9週
11/9  第三單元威權體制比較研究
威權體制 
第10週
11/16  恩庇侍從體制 
第11週
11/23  黨國體制與民主化 
第12週
11/30  世代與族群 
第13週
12/7  第四單元冷戰與台灣
冷戰下的軍事與政治 
第14週
12/14  冷戰與制度 
第15週
12/21  冷戰與文化滲透 
第16週
12/28  冷戰與大眾社會 
第17週
01/04  學期報告大綱 
第18週
01/11  學期報告大綱